加载中……(如果长时间停留在此处,请尝试刷新页面)
×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有关«黑暗»的节奏,有过很多猜测,但一直没能找到答案,直到«光明»发售,通过对两个游戏经历的对比,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资本在操纵舆论而已。
«黑暗»当年被称作「中国游戏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哪怕它还没有上线,就已经被扣上了「破坏中国游戏业」的大帽子,各路游戏媒体和大v对«黑暗»的围追堵截让大众相信:我们必须弄死«黑暗»,如果它活下来了,国产游戏就完了。
«光明»则被称作「国产游戏的曙光」,各路游戏媒体和大v的吹捧让人们相信:我们必须支持«光明»,只有它成功了,国产游戏才有希望。

«黑暗»被指控为“抄袭”、“反华”、“游戏饭圈”,但仅仅是: 而«光明»的情况: —— 只要先给两个游戏定了性,一个是“黑暗”,一个是“光明”,那么“黑暗”所做的一切都必定“其心可诛”,而“光明”所做的一切都必定“情有可原”。

恰到好处的节奏

«光明»在发布pv时,网络上也是有各种节奏的,包括「抄袭«只狼»」、「建筑使用的是日本‘唐破风’」、「作者歧视女玩家」,在资本入股之后,前两种声音几乎消失了,只剩下女权群体在抵制«光明»。
“抄袭”和“以倭代华”都是很麻烦的指控,都属于是“看着像”就可以“定罪”,但很难反驳。«黑暗»就是如此,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让这个游戏承受了铺天盖地的恶意,几年都没有消散。
至于“歧视女性”,«光明»的主要受众是男玩家,女权群体的抵制无关紧要;所谓的“歧视女性”也只是一个断章取义的谣言,只要把原文翻出来反而能证明«光明»主创其实是在反对物化女性。
也就是真正会伤到«光明»口碑的节奏,忽然就消失了,反而是问题最小、还会激起男玩家的战斗欲的节奏,成了当时的主流。
歧视女性?
歧视女性? 网传「«光明»主创说‘我们的游戏不需要女玩家’」。
«光明»主创曾经做过另一款男性向网游,有网友建议他在游戏里增加吸引女玩家的元素,当时的网游有个很常见的做法:想办法吸引女玩家、甚至雇女玩家、让男员工扮演女玩家,营造出游戏里女玩家很多的假象,以此吸引男玩家“一掷千金为红颜”。
对此,«光明»主创表示拒绝,理由是「不需要女玩家的反向带动」。
也就是“不需要女玩家”并不是指«光明»,也不是说游戏不需要女玩家,是「不需要把女玩家当作诱饵反向带动男玩家消费」。


媒体评分

«黑暗»上线之初,国内游戏媒体对它各种口诛笔伐,它们构建的信息茧房里,«黑暗»就是个垃圾游戏。
«黑暗»在国外上线,媒体试图带节奏「丢人丢到国外去」,引发许多网友信以为真去外网向外国人道歉,还在封锁外国媒体对«黑暗»的夸赞,或是用断章取义、错误翻译的方式扭曲原文。
但它们拦不住外国媒体给«黑暗»打高分,IGN给出9分,fami通给出35分进入“白金殿堂”,国内媒体能做的只有发声明表示自己不认可这个评分。

«光明»发售之初,国内媒体对它不吝赞美,把它捧成世间少有的神作。
它也会在国外发售,民众欢呼着「国产游戏终于站上了世界的舞台」,说它是「村子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
国内媒体清一色给出满分,外国媒体的评分相对冷静,IGN给出8分,fami通给出33分,都略低于«黑暗»,国内媒体:「游戏媒体不配评价«光明»,因为无法承载它的文化分量。」

很快舆论机器开始运行:「«光明»是个满分神作,因为反对LGBT而被国外媒体打压。」
网上流传一些证据:
  1. LGBT组织“SBI”向«光明»勒索700万美元,被«光明»拒绝。
  2. 外国媒体的评价截图:「激动人心的故事和细致入微的世界被大量的错误、厌恶女性的写作风格和过于熟悉的游戏机制所掩盖。」
  3. 美国参议员在推特发文称:拟起草法案将«光明»列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理由是「中国正在派孙悟空前往‘西方’」。
实际情况是:
  1. 只是一个微博博主的猜测:LGBT组织“SBI”会勒索游戏公司,通常会索要700万美元,«光明»肯定没给。这个猜测被当真到处传播,传到国外,再当成“外国网友爆料”传回国内。
  2. 截图里是对«赛博朋克2077»的评价,并不是«光明»的评价。
    Metacritic统计的媒体评价里,也有很多给出9分高分或是满分,8分及以下的评价里也没有一条有提到性别之类的政治正确内容,都是在讲游戏的实际问题。记录
    8分以下的媒体评价:(机翻)
    • «光明»凭借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中国神话的魅力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尽管拥有出色的视觉体验和颇具前景的战斗系统,这款游戏仍存在一些阻碍其脱颖而出的问题。
    • 新鲜的设定和充满活力的地点掩盖了一些严重的游戏问题,例如难度不均衡和主角动作迟缓。
    • 由于一些错误和设计决策,«光明»与孙悟空的传说稍有差距,但它还是为魂系列游戏迷和喜欢……打败猴子的玩家提供了一款动作冒险游戏。
    • «光明»是一款引人入胜、娱乐性十足的动作类角色扮演游戏。虽然游戏的总体叙事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技术和平衡性问题也成为阻碍,但这款游戏仍然提供了史诗般、令人难忘的游戏体验和电影般的体验,没有多少游戏能与之媲美。
    • 底线是:调整你对«光明»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魂类游戏的期望,如果对它的设定和神话感兴趣,就赶紧加入吧。
    • 孙悟空在这次旅程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这款游戏以其画面质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成功地为魂系列游戏的粉丝们提供了一款值得尝试的动作冒险游戏。
    • «光明»的战斗系统并没有什么真正独特的地方。战斗方式往往缺乏多样性,玩起来感觉也不太好。话虽如此,为敌人创造机会而不是利用机会的概念很有趣,通过奖励充分利用游戏给你的少数机会的玩家,尽管战斗系统不足,但与Boss的遭遇还是很有价值。角色定制和探索也比较单薄,如果你没有读过«西游记»,故事情节很难理解。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让游戏的每一刻都像一幅画。通过游戏独特的视角体验这个基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仍然值得你花时间。
    • 这是一款精美的动作游戏,主要目的是提供皇家娱乐,但有时会因不精致的设计或过于简单的机制而破坏体验。
    • 游戏的设定和充满动作的战斗尤其吸引我。然而,在最终版本中,我怀念之前预告片传达的感觉。开发人员绝对有机会通过一点点努力,让他们的绝妙想法绽放出光芒。
    • «光明»将中国文化遗产、丰富的神话和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融入了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的结构中,该游戏既有深度又规模宏大。然而,同样的范围导致了一些整体上的不一致,这对整体质量造成了损害。
    • 如果您可以忽略一些糟糕的战斗并想体验独特的场景,那么«光明»将会为您带来无限乐趣。
    • 如果您希望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深入探索经典的«西游记»,那么«光明»将让您为之付出努力。每章结尾的几个过场动画非常精彩,但太多的传说和神话都被归结为菜单中的长篇文字。这款游戏在视觉效果和Boss种类方面远远超出了它的重量,因此任何想要在视觉效果壮观的Boss战之间寻找充实任务的人都会感到满意。只要您愿意耐心等待,«光明»就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 正如我在整篇评论中所说,这样一款有起有落的游戏令人沮丧。我可以看到这款游戏在某些地方可以打出10分,但多个值得怀疑的关卡设计和游戏设计选择,加上大量的性能问题和漏洞,不幸地拖累了它。«光明»是一个美丽、忧郁、迷人的故事,你只需要在问题森林中摸索前行,就能享受它。
    • 最终,«光明»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拥有惊心动魄的电影式Boss大战、多样且精美的场景、丰富的战斗系统和丰富的构建选项,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然而,它的缺点是关卡设计平淡无奇,敌人种类令人失望,装备系统多余,性能问题也值得注意。
    • «光明»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安全、千篇一律、精雕细琢。这对那些喜欢其风格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它会阻碍其获得大众的青睐。肤浅的探索和尴尬的隐形墙令人沮丧,故事平淡无奇。希望悟空的独创性能比其陷阱更耀眼。
    • «光明»是一款外表光鲜但实际上平庸的游戏。阅读敌人描述比与敌人战斗有趣得多。
    • 从视觉上看,这可能是一段迷人的旅程,有头大的僧侣和无头的吟游诗人,但除了无休止的决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内容,很难成为挖掘小说主题的理想载体。简而言之,«光明»似乎不确定自己想成为哪种猴子。
    • 其戏剧性和壮观的Boss战几乎让«光明»得以维持,但在其所有的浮华和魅力背后却是一款令人沮丧的空洞和没有方向的动作游戏。
    • 虽然这款游戏有一些出色的特点,包括视觉效果、战斗设计和许多异常刺激的Boss战,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但这还不足以让它获得更高的分数。考虑到它的大部分缺点在于性能、多样性和浪费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让它成为一款伟大的游戏,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所有 RPG,尤其是类似灵魂的游戏,都应该在其内容中包含的不可或缺的特点。
    • «光明»这款游戏避开了«魂系列»的标签,但它显然瞄准的是«魂系列»的玩家。它远非同类游戏中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追随«黑暗之魂»脚步的游戏。如果你在玩这款游戏时,期望它能带来基本标准的«魂系列»体验,包括一些血腥的Boss战和基本的关卡设计,那么你会比期望它是一款传统的角色动作游戏时玩得更开心。«光明»的首次通关时间约为 30 小时,还有大量的支线内容可供体验,但许多人在玩到令人眼花缭乱但同样令人恼火的最终Boss战之前,就会厌倦有限的战斗选项。
    • «光明»是一款画面惊艳的游戏,但缺乏探索性,战斗大部分都还算不错。这款游戏有点乏味,而且在我玩完这款游戏后,我并不指望它能陪伴我很长时间。
  3. 只是一个普通的推特博主在开玩笑,博主当天就在评论区明确表示了这只是个玩笑,但被当成了“参议员”的“认真提议”。
国内多数网友的立场是“反对LGBT”,他们经常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试图证明«黑暗»支持LGBT,比如«黑暗»的一个员工曾在“腐文化”盛行的时代看男同漫画;他们将«光明»视作“反LGBT”领袖。
然而,«光明»的招聘广告其中一页就画着两个男人在舌吻,配字「这是一家崇尚自由,鼓励多元价值观的公司,你可以在公司里公开出柜」(图片);«黑暗»反而经常遭到国外LGBT群体的抨击,还有过相关请愿。
«光明»至今暂时还没有被列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黑暗»则是真的被华尔顿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指责过“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其他记录
其他记录


玩家之声

«光明»在TGA的“年度最佳”奖项上输给了«机器人»,«光明»的玩家骂«机器人»是“游戏界奶龙”,骂它的玩家是“孤儿”,给游戏刷差评,就连logo有些相似的其他游戏和app都受到殃及,连给«机器人»颁奖的嘉宾的游戏都因此被刷差评。
如果换作别的游戏,这妥妥的就是“饭圈行为”,但他们认为自己是正当的,一大理由是:「«光明»获得了今年的‘玩家之声’奖项,这个奖是由玩家投票选出的,证明«光明»更受玩家喜欢,«光明»更应该获得‘年度最佳’」。
有趣的是,两年前«黑暗»也获得过“玩家之声”,当时人们的说法却是:「这个奖就是粉丝打榜,«黑暗»得奖证明了它就是‘饭圈’」。
两个游戏都获得过“玩家之声”,故事也是完全不同的。
«光明»的玩家很在意各种奖项,在网上到处给«光明»拉票,他们叫亲戚朋友帮忙投票、攻击那些投票给其他游戏的网友。
而«黑暗»的玩家并不在意这些奖项,没多少人去投票,另一款提名游戏«索尼克»的玩家到处拉票,让«索尼克»得票遥遥领先,还没到投票截止日期,他们就提前庆祝了起来,他们在网上嘲笑«黑暗»玩家,绘制«黑暗»角色的血腥图片,这才引发«黑暗»玩家的愤怒,才去给«黑暗»投票,并最终获奖。
然而同样是得奖,«光明»是“众望所归”,«黑暗»却是“粉丝打榜”。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黑暗»玩家被惹怒开始投票,让«黑暗»的票数大幅上涨,«索尼克»玩家以为他们用机器人刷票,于是自己开始用机器人刷票“还击”。
这件事传到国内,一些媒体完全不调查信息来源,直接报道说「«黑暗»使用机器人刷票被终身禁赛」,直到颁奖典礼直播过程中,还有媒体在嘲笑说「«黑暗»不是被踢出去了嘛,因为刷票,哈哈哈哈。」
最终主持人强调了「去除机器人的投票」之后,获奖的是«黑暗»。
«光明»也有“刷票”风波,它提名了IGN“最喜爱游戏投票”,并一度领先,国内媒体迫不及待的恭喜「«光明»赢得IGN年度游戏投票第一」,结果被发现使用机器人刷票,去除了机器人投票后,«光明»的排名开始下降。
两年前«黑暗»仅仅是毫无根据的传闻说它刷票,媒体就在嘲笑«黑暗»,如今官方证实了«光明»真的有刷票,媒体的态度却是:黑幕。

袈裟

金袈裟奖

«光明»玩家很喜欢自称「不在意‘袈裟’」,“袈裟”在游戏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虚名、贪欲、执念,他们自称「«光明»已经是神作了,不需要这些奖项(袈裟)来证明它的成功」。
但«光明»玩家、制作人、某些媒体显然是这几年最在意“袈裟”的群体:
  1. 金摇杆奖公布第一批入选名单,«光明»不在其中,玩家以为«光明»得奖无望,开始骂金摇杆奖是“野鸡奖”,说得奖这不过是“袈裟”而已,到处说«光明»不需要“袈裟”、我们不在意“袈裟”。
  2. 金摇杆奖公布完整名单,«光明»位列其中,他们开始到处拉票、叫家人朋友投票、辱骂投给别的游戏的网友。
  3. «光明»成功获奖,他们开始承认金摇杆奖的“含金量”。
  4. TGA,«机器人»超越«光明»夺得“年度最佳游戏”,«光明»玩家顿时陷入疯狂,他们贬低和辱骂游戏及玩家、给游戏刷差评、就连只是图标相似的app也被波及。(外网梗图
  5. 颁奖嘉宾的发言「销量不应成为衡量游戏好坏的唯一标准」等,其实是在讽刺索尼,但被«光明»玩家对号入座,觉得是在讽刺«光明»,他们涌入颁奖嘉宾的游戏刷差评。
  6. 媒体几个月前还在称赞«机器人»是「美好的白月光」、「没有理由不支持这样一款制作精良,最纯粹也最好玩的单机游戏」,在它赢过«光明»后,这些媒体开始发视频指责«机器人»抄袭。
  7. 在金摇杆奖得奖,«光明»制作人:「金摇杆奖再次证明了它的含金量。」
    在TGA没得奖,«光明»制作人:「风很邪,妖王还很狂妄。」
  8. «光明»玩家:「«机器人»销量不如«光明»,凭什么得奖?」
    十天前«黑暗»超越«光明»获得PS金奖,当时的«光明»玩家:「野鸡奖,销量高就能得。」
  9. «光明»玩家:「«机器人»在‘玩家之声’奖项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说明玩家们并不认可这个游戏。«光明»获得了‘玩家之声’,显然这才是玩家喜欢的游戏。」
    两年前«黑暗»获得过“玩家之声”奖项,当时的«光明»支持者:「这个奖就是粉丝打榜,得奖证明«黑暗»玩家是‘饭圈’。」
  10. «光明»在泰国“THAILAND GAME SHOW”获得“年度最佳”,缩写应该是“TGS”,国内媒体却宣传成「«光明»获泰国TGA年度最佳」,话题还登上热搜。
    还是因为这次«光明»得奖上热搜,才有玩家发现«黑暗»也有得奖,还连续三年获得“最佳发行商”,只是以前国内媒体从不报道。
  11. 就在«光明»玩家疯狂攻击其他游戏和玩家的时候,制作人发文回应:
    「从昨天到现在,我也从很多玩家的言论中看到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看到了不甘与不爽——大多用了幽默与解构的方式表达,笑死。
    我完全能理解这些不甘,同感这些不爽,因为我知道这些情绪的背后,不是痛苦与恶意,而是自尊与自信。
    如此自信却没得到他人的认可,有点脾气,很正常。」
  12. «光明»制作人发文回应TGA:「今年入围的游戏都很出色,可我真没搞明白这次年度游戏的评选标准是啥,我特么白来了!」、「年度游戏登台的演讲词两年前就写好了,居然没用上」、「以后我们还会是TGA的常客,欢迎TGA有机会来杭州举办,这样我比较方便」。
    对比«机器人»制作人接受采访的表态:「制作过程中我没有考虑奖项,只是想如何将好玩的世界和玩游戏的乐趣融入到游戏中。」
  13. «光明»当年的宣传片就预言了如今的情况:
    「可我,早就看穿了你们。满嘴的情怀大义,一心的世俗名利,唱什么命不由天,却笃信自己才是天命之选。
    可悲的取经人呐,只要心中还有放不下的偶像,终有一天,它将化为修行路上无解的业障。」

一些相关谣言
一些相关谣言


西游记与官方支持

«光明»魔改了«西游记»,比如“孙悟空和白骨精是一对”、“猪八戒和蜘蛛精是一对”、“孙悟空三度杀气正道”、“孙悟空为了私欲害三界不宁”等,引发争议,«光明»玩家认为很多优秀作品都是魔改了«西游记»、«光明»并不是改编自«西游记»。
但«光明»自己的营销就有捆绑«西游记»,媒体和玩家吹捧的「«光明»有官方支持」大多都是为了支持«西游记»:

抢袈裟

本段落BGM
本段落BGM 推荐一首歌:«给我你的‹袈裟›»,两年前就有的歌,现在听也非常应景。
「给我你的袈裟,当我把它批到身上就是一段佳话,施主可否为我添一份成佛的砝码,五光十色助我修行巩固生根发芽,请你献上袈裟……」


自«光明»发售,网上就将它称为「中国第一款3A游戏」、「村子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虽然以前就已经有过国产3A游戏了,比如在国际上公认的3A游戏«黑暗»,但央视在专访«光明»制作人的节目里给“3A”重新定义为「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而作品质量是主观评判的,只要«光明»玩家不承认其他游戏的质量,«光明»就是「中国第一款3A游戏」。
至于「村子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更是不需要任何明确的定义,想怎么说都可以。
这些都只是“评价”,有操作的空间,但年末各奖项颁奖,一些“事实”都遭到的篡改。

PS金奖
往年最大的奖是“年度最佳”,«黑暗»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年度最佳”,因为得的太多次,这年升级成了金奖“卓越大奖”,“年度最佳”降为第二位,被玩家称作“银奖”。
«黑暗»获金奖,«光明»等游戏获得银奖,但许多媒体在报道时都把«光明»放在了«黑暗»前面,还出现了各种奇葩操作,误导读者以为«光明»拿到了最大的奖,«黑暗»只是获得“参与奖”等。(记录
(省流:「银牌大于金牌」)

TGA
«光明»在TGA获奖之后,有网友发现,国内的大多数AI都开始对«黑暗»早就在TGA获过奖的情况避而不谈,比如问「第一个在TGA得奖的国产游戏」就会回答是«光明»,就算追问两个游戏的获奖时间,AI也要嘴硬「虽然«黑暗»2022年在TGA获奖,但中国第一次得奖的是2024年的«光明»,并非«黑暗»」。(记录
第二天,媒体开始宣传「外交部恭喜«光明»在TGA获奖,实现中国游戏史上零的突破」,实际上“零的突破”是记者说的,但在媒体的宣传下就仿佛坐实了«光明»是国家认证的「第一个获奖的国产游戏」。
(省流:「2024年早于2022年」)

我想起«光明»刚发售时,就有很多玩家发现它后期剧情、场景质量严重下滑,还存在贴图bug、输入延迟等各种问题,直呼“烂尾”、“半成品”,而且作为一个空气墙非常影响游玩体验的游戏,居然连地图这种非常基础的功能都没有,直到年末才更新出来。
2024年被称为“游戏小年”,没什么大作,而明年是“神仙打架”的一年,各种知名作品都将会在明年发售。
我有理由怀疑«光明»缩减开发时间,就是为了抢在这年发售,争夺“年度最佳”。
“零的突破”应该是早就定下的宣传口号,就像「第一个登月的人才值得被记住」,国产游戏正蓬勃发展,早晚会有国产游戏获得“年度最佳”,«光明»想抢时间争到“第一”。
只是最后输给了«机器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抹杀掉«黑暗»得奖的事实,依然宣传«光明»才是“零的突破”。

补充:«光明»制作人的公开信里提到「在这款游戏的研发过程中,很多同事没有我这么乐观。他们可能因为玩过了太多的中间版本,难免觉得这个游戏还有太多的瑕疵,也不大可能按时上线。」
看起来确实存在为了按时上线赶进度的情况,同事不可能看不出空气墙和没有地图的问题,但时间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