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如果长时间停留在此处,请尝试刷新页面)
×
如果有人说:“东北人都喜欢穿貂皮。”
我反驳:“我就是东北人,我不喜欢穿貂皮。”
对方就会说:“那你不是真正的东北人。”
人们在接触东北人之前,对东北就已经有了刻板印象,会认为他们听说的就是真正的东北,可实际接触到不一样的东北人时,就会觉得:你不像东北人。
看似荒唐,实际许多东北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可能因为不喝酒,可能因为性格温和,可能因为东北口音不够夸张……都有可能因此被“开除东北籍”。
网友@伏罗希洛夫射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媳妇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别人总会一口咬定她“不是东北人”,在她努力辩解说自己“确实是东北人,祖上已经在东北生活大半个世纪了”之后,别人仍然不愿意放弃,坚称她“不像个东北人”,因为她“具备一系列优点”,而“这些优点不可能被一个东北女人所拥有”,诸如温柔、礼貌,甚至是白嫩。暂且不说前两点这种主观判断,由于纬度高日照少,最后一项甚至可以说是现实中东北女性的标配。 这样的经历已经有过不下十次。每当此时,我媳妇的心情都会非常低落,“我不知道这是在夸我,还是在骂东北人”。她的乡土情结远比我强,我只能安慰她说,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是蛮横无理,总比他们对你的刻板印象是软弱可欺要好。

许多人并没有亲自来过东北,对东北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影视剧、短视频、网络段子,这些夸张、脸谱化的东北形象先入为主,成了人们对东北最根深蒂固的印象。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作品为了迎合大众趣味而塑造符合刻板印象的角色,大众也因为作品而把刻板印象当真,其中跟普通人越不同的特征,就越能留下记忆点,更容易被记住。
不光是东北,中国人在国外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眯眯眼只占很少一部分,可有的外国人会以为中国人大多数都是眯眯眼,他们的影视作品里也会特意挑眯眯眼扮演中国角色。
除了部分人别有用心,多数民众只是对东北不够了解,从而产生的误会,这也是正常的,只是建议不要把东北人当作异类,东北人和北方人、南方人一样都是普通人,那些“东北黑社会”我也只在电视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