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原神»发布序章pv以来,网络上开始了对«原神»和原神玩家暴风骤雨般的口诛笔伐,最初我简单的将他们总结为“蹭热度的博主”和“跟风的网友”,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很普遍,但我还发现了许多不同的情况,或离谱、或自相矛盾、或颠倒黑白,这让我十分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出于怎样的动机,写出的那些恶评
。
于是通过追踪调查、采访等方式做了些研究,我发现实际并不是“一群人”,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吸引到的各种群体,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而反对«原神»,单看言论或者混为一谈会难以理解,分开观察就能了解到这些言论的深层逻辑了。
以下是我的研究结果:
注:
- 纯个人看法,不保证准确,并随时可能根据我的调查研究更新或修改,也随时可能因为我三分钟热度散尽而弃坑。
- 提到的群体不是指这些群体的所有人,而是分析部分人行为的缘由,不是说这个群体都是如此,为书写和阅读方便会省略“部分”、“某些”这类表述。
- 分类并不绝对,可能有的网友同时符合多条分类。
- 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一些群体感觉到被冒犯,我可以理解,但这确实是我根据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感到不适的网友深表歉意,如果有什么意见欢迎反驳,不上升到人身攻击的正常讨论我都可以接受。
- 排名不分先后。
米黑
〈a|蹭热度 × 跟风〉
骂«原神»有热度,尤其是一开始的纯顺风局,骂«原神»无本万利。哪怕后来风评逆转,骂«原神»依然有人支持,还可以用恶毒语言咒骂原神玩家之后,等原神玩家反击就说自己遭到网暴博取同情。
还有许多网友,看到别人的文章、恶意剪辑视频,不亲自查证,不产生思考,而是直接加入舆论场。比如坚称«原神»pv和«塞尔达»一模一样的,明显压根没看过原视频。
米黑程度:重(反米就是他们的工作,是饭碗)
〈b|
狸子:在初期就靠着黑«原神»、咒骂原神玩家、被反击就自称遭到网暴,获取关注,一跃成为游戏博主,再趁机宣传自己开发的软件牟利。不断重复这个套路,持续多年,借此实现财富自由。
〉
〈a|热度玩家〉
不是按照喜好选择游戏,而是根据热度选择游戏,会去玩最热门、最有名的游戏。
外国的游戏只有最成功的那些才会传到国内,它们在各自的类型里占据着统治地位,相互之间差别巨大,热度玩家没见过游戏的发展过程,不知道创作就是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他们看来神作都是开天辟地、凭空出现的,于是对“原创”的标准也会提高,会将同类型、有相似元素都认定为“抄袭”。
国内的游戏更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其中不乏一些粗制滥造之作,所以在他们看来外国游戏都是纯原创,而国产游戏都是换皮抄袭。
而«原神»作为国产游戏,还是人们最瞧不起的“氪金手游”,它对«塞尔达»的学习和借鉴就会被认定抄袭,与其他游戏因巧合出现相似元素、哪怕是米哈游先出的东西,都会骂«原神»抄袭。
米黑程度:未知
〈b|
瓶子君:骂«原神»抄袭,用词是“直接拿”,补过游戏历史文化后承认自己不觉得«原神»抄袭了。
〉
〈a|乐子人
(如“抽象文化”)〉
活跃于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站,不会平和的讨论,而更喜欢嘲笑、贬低、造谣、辱骂等方式羞辱他人,更准确点的形容应该是……“阴阳怪气”。
他们做这些并不是真的想交流问题,只是单纯的取乐,通过嘲笑和贬低他人来排解生活中的苦闷。并不在意真相与对错,不在意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乱他们越高兴,自己的快乐高于一切,为此可能会假扮成不同群体发表奇葩言论制造矛盾。
米黑程度:中(反米只是他们的乐子之一,但米游玩家人数众多、好欺负、风评差,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块鲜美的肥肉,他们会乐于制造和传播米哈游的谣言,会经常刷反米的梗、还可能搞反串)
〈b〉
〈a|低龄 × 低创
(如“绘圈”)〉
这个群体的核心玩法为:用游戏捏人/约稿/自己绘制等方式创造出一个角色,给忚换衣服、编故事,然后展示给别人看。有网友形象的比喻为“养电子洋娃娃”和“过家家”。
由于年龄较低,许多还未经历过系统性的训练,就开始以创作者自居,脆弱敏感,没有成熟的技术和审美,对版权和抄袭没有明确的认知。
理解了这个群体的运作模式,就能明白这个群体的一些行事风格了,如:
- 作品质量低,但只接受吹捧,将批评视为“KY”。还很担心自己作品被“盗用”,会加上很复杂的水印,有时水印比作品本身的内容还多。
- 离谱的鉴抄,将相似的常见元素圈起来指责别人抄袭,并热衷于鉴抄和挂人。
- 如果以同样的标准去看自己作品肯定也算抄袭,于是加上更多累赘的配饰,认为不同的元素越多相似度越低。并且会以“禁止KY”为由拒绝不同意见,只留下粉丝和“亲友”,形成小圈子,内部认同就可以心安理得。
- 审美不健全,更喜欢花里胡哨的装饰、对称设计、全身统一的配色,更高级的设计在她们看来反而可能是减分项。
- 更喜欢角色美型、服装多种多样并且玩法以社交为主的游戏,如«剑网三»、«FF14»,这两个游戏因为玩家的离谱鉴抄被调侃为“起源三”、“开天狒”。
综上所述,鉴抄和挂人是这个群体的常见玩法,«原神»只是她们的其中一个“受害者”,连连看式鉴抄〈?|连连看〉大部分都是出自这个群体。
米黑程度:轻(偶尔看到米哈游相关会骂两句,但更多的时候是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主动避开有关米哈游的信息,和米游玩家几乎不产生交集)
〈b〉
〈a|«旷野之息»爱好者〉
他们非常喜欢«旷野之息»,不一定认为«原神»抄袭,但肯定有学习«旷野之息»。
«原神»的侧重点是剧情,学习«旷野之息»的爬山、滑翔等更多的是方便玩家赶路和探索,而不是将这些作为核心玩法,但此类网友喜欢的正是«旷野之息»的玩法,于是会下意识的把«旷野之息»当作“正确答案”来对比«原神»,两个游戏的不同之处认为是«原神»学得不好,并认为是因为«旷野之息»过于优秀别人学不来。
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抄都抄不像」、「求求你抄一下塞尔达吧」就是源自于此。
在见到比«原神»更像«旷野之息»的游戏,比如«渡神纪»、«海之号角2»,反而会因为一些小的改动而称赞「走出了自己的路」。因为这些游戏才更符合此类玩家的口味,他们并非不能接受别人学习«旷野之息»,相反,他们以「«塞尔达»是教科书」、「«塞尔达»是万物起源」为荣,只是基于上文提到的原因而不认可«原神»是优秀游戏,因而认为不那么像«旷野之息»的«原神»是“只抄作业但没有学会的差生”,而其他更像«旷野之息»的游戏则是“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精神塞尔达玩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群体,本身没玩过«塞尔达»,但久仰大名并崇拜着这部神作,会盲从一些出自«塞尔达»玩家的观点。
米黑程度:轻(注意力更多是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上,不怎么关注米哈游)
〈b|
晨怜惜风:
「为什么说原神‘开放世界’不尽人意?」(B站视频)
|
不动Rusen(
知乎):
「«塞尔达»好玩在哪里?剧情就是打魔王救公主,支线屈指可数,动作系统就是平A盾反闪避,攀爬系统和育碧也没法比。«塞尔达»好玩在于这么大的地图没有一处是浪费的,玩家出了新手村就可以随意逛,每一处都藏着一些奖励,一些小型解谜,而不会有‘我是不是该做主线’的感觉。」
「«塞尔达»给了玩家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权。你探索的每一步都不是浪费,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不会背离游戏的玩法。«塞尔达»不会出现‘新手应该怎么玩’这种教程的。你哪怕出新手村就去打boss都行。」
在他看来,«塞尔达»的优点才是“正解”(弱化主线),«塞尔达»薄弱的就都不重要(剧情、战斗),«塞尔达»没有的就是不该有的(新手教程)。
〉
〈a|夏虫语冰〉
一些网友喜欢对«原神»高谈阔论,言之凿凿的提出各种批评,看起来可能有理有据,但玩过«原神»却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些在试着理性分析«原神»,但«原神»的一些设计在当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网友们只能以常规思路去判断,就会很难想象出«原神»这个反常规的游戏将会怎样发展。
有些只过了新手教程就迫不及待的发文分享看法,并没有认真体验,还可能先预设结论再进游戏里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
还有些其实压根没玩过«原神»,仅凭着别人的文章和对“国产手游”、“氪金制”的刻板印象,自己脑补出了一个“原神”并加以评判。
米黑程度:未知
〈b|
曦月(
知乎):
大意是讲神里绫华的重击,在虚拟作品里为了表现角色用刀的速度之快,表现为拔刀后立刻收刀,然后面前突然出现几道剑芒。
他认为这个动作本身属于公有领域,不算抄袭,但«原神»只是看到«鬼泣»里这个动作很帅,就直接拿来用,把日本剑道的动作给一个拿西方剑的角色使用,是「无视这个动作的深层逻辑」、「不带脑子的抄袭」,并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就像做题,你题不会做,问学霸,有的问的不是答案,是解题思路。有的,直接看了答案。而下一次,会解题思路的,用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而看答案的,就是照着当初的答案来了」。
当时是«原神»的一测阶段,连璃月都还没出来,只有一个蒙德,所以这位网友以为«原神»是西方背景的游戏,他没法提前知道这个角色实际上来自两年后才会更新的稻妻。回看那个比喻,其实更像是学霸用了下学期才能学到的知识解题,在别的同学看来:这人瞎写了解题过程直接写了答案,肯定是抄的,还抄的这么假。
|
「原神有空气墙,要升级到一定程度/做完任务才能解锁,所以不算开放世界」,这是当时许多网友,包括游戏媒体游民星空的观点。
走到地图边缘被派蒙提示「前面的区域以后再来探索吧」,被认为是“空气墙”,其实是走出游戏范围了,«旷野之息»是买断制游戏,地图是固定的,所以地图边缘直接是悬崖,跳下去就死,不会有这样的提示。而原神是持续运营游戏,地图外的区域以后也许会更新出内容,只能暂时提示玩家以后再来探索而不能都是悬崖。
〉
〈a|单机贵族〉
又被称为“天龙人”、“婆罗门”,充满优越感,认为单机才是好游戏,玩单机才是真正的玩家。
曾经盗版猖獗,许多玩家不愿意为正版付费(经典言论:「«巫师3»才卖30元,你凭什么一百多?」),一些游戏哪怕口碑极好也可能因为商业上的失败导致团队解散。于是,不愿意花钱可以白嫖、有钱人可以重氪、盗版成本更高的氪金手游成了更适合国情的付费模式。
单机贵族认为氪金手游的成功会导致单机游戏难以生存,制作者也会不得不去做氪金手游,导致单机游戏逐渐消亡。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单机死了,手游活了,所以是手游杀死了单机。
别的二次元手游都在圈地自萌,只有«原神»火出圈,而且«原神»的气质比起手游更像单机,所以他们对其他手游只是瞧不起,对«原神»是痛恨,还会担心«原神»如果成功会引发单机游戏开发者效仿。
「«原神»的氪金制开了个很坏的头」就是出自这类网友,虽然氪金制早已有之,但对他们来说以前的氪金制并不影响他们心目中纯洁的单机游戏,所以«原神»才是“开了坏头”的那个,打压«原神»就是在「捍卫国产单机环境不受氪金手游污染」。
他们会一边打压«原神»,一边自豪的表示「我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在跟我的孩子一起打游戏的时候,骄傲地跟他说:‘中国游戏产业,我曾出过一份力。’」
米黑程度:重(认为米哈游的存在会毁灭游戏业,为了守护游戏业必须反米,反米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b|
四狗:一开始听说«原神»的抄袭风波并不关注,「我一般会把想法藏在心里,就算看不起,也不会公开表达」。直到听说«原神»要上架PS,立刻开始咒骂,还说要「跟你们同归于尽」,后来上演了在展台下摔游戏机的一幕,并从此以黑«原神»为“事业”。对他来说公平正义并不重要,也不是恨«原神»所谓的“抄袭”,而是恨它“染指了纯洁的单机游戏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会心安理得的玩真正的山寨手游还能表达对其的称赞。
|
「手游就是手游,我不排除有人就喜欢这种模式,但是手游的氪金模式别带坏单机游戏。我就怕开了这个头,以后很多单机游戏纷纷效仿,就麻烦了。这样最后一块好好做游戏的阵地,就也失去了。以后大家都把游戏当成彻彻底底的挣钱工具,天天光研究怎么让玩家付费了……这对我们这种
核心玩家绝对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结果。」
|
「«原神»的火爆让我们这些玩家有些尴尬,但另一个大事件却让我们扬眉吐气——«黑神话:悟空»的预告片发布。国内终于有一个认真制作、不以奇怪的商业模式为主、传统的、踏踏实实的、并且超高规格制作的作品。」(实际上«黑神话:悟空»的制作团队就是靠抽卡和内购游戏赚到的研发资金)
|
「为什么米哈游凭借原神资金充裕却不做单机?因为他只是一个赚钱的公司,从以前就缺乏责任感。」——不做单机就是游戏公司缺乏责任感。
手游厂商鹰角做了个单机游戏«来自星尘»,虽然质量被人诟病,但就因为它是单机游戏,得到了许多单机玩家的称赞,还有人称这个游戏是鹰角的“赎罪券”。
〉
〈a|二游圈〉
创作有两个方向:一边是作者的个人表达,一边是市场需求。别的圈子通常更追捧前者,鄙视后者太商业化。
而在二游圈是相反的,他们认为游戏厂商就应该服务玩家,玩家需求是最重要的。这个游戏我不喜欢,不是我选择卸载、去找适合我的游戏,而是我非要玩,一边玩一边骂,逼官方按照我的喜好改游戏。
这套模式在以前的二游圈是行得通的,这部分玩家确实是消费主力,厂商为了赚钱就需要讨好他们。
但«原神»的受众不只有二游圈,许多非二游玩家也在玩,但彵们没有骂厂商的习惯,在二游玩家看来社区还是只有二游玩家在骂厂商,他们觉得自己依然是«原神»的消费主力,继续要求«原神»按照自己的喜好修改,比如看哪个男角色不顺眼就要求删掉他。
这些无理要求自然没有被官方采纳,二游玩家就认为米哈游是站在玩家的对立面、是傲慢的资本家,他们认为自己的需求可以代表所有玩家,所以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喜欢«原神»,就会觉得那些玩家是被米哈游洗脑了,是“厂商孝子”。
米黑程度:重(社区争斗是他们的游戏体验之一,各种造谣抹黑、反串、带节奏的手段,经验丰富)
〈b|
2024年兴起的“有男不玩”运动,表面上是一群“男性向二次元后宫游戏爱好者”,他们会骂那些一般向二游,会在社区里带各种恶心人的节奏闹事,但观察下来会发现,他们对不同游戏的标准完全不同,对«原神»是男角色和女角色只要说两句话,他们就觉得这俩人有一腿,是给玩家戴绿帽子,会编造各种下流段子;但«尘白禁区»里,女角色身穿情趣内衣,在男反派面前跑来跑去,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其实“有男不玩”的本质是享受“闹事逼迫官方改游戏”而带来的成就感,实际诉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方听话,«尘白禁区»是第一个听从他们意见删除掉男角色的游戏,所以他们会更维护这个游戏。
〉
〈a|文化自负/自卑/
自信〉
文化输出爱好者:眼馋日美对我国的“文化入侵”,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更应该输出到全世界,会要求国产作品加入更多传统文化符号。于是在发现«原神»里没有中秋节、汉服会骂«原神»“不重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原教旨主义者:认为文化输出必须是传统文化,且必须保持原貌,现代化创新是“不尊重传统”。于是他们认为把传统文化结合现代二次元的«原神»就是破坏传统的罪人,甚至因为«原神»有以日本为原型的城市而称为“汉奸游戏”。
文化输出PTSD患者:由于这些年一些国产作品炒作“文化输出”,导致网友对“文化输出”产生逆反情绪。
崇洋媚外:由于发达国家比我们富有和先进,一些网友会不自觉的崇拜外国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外国的就是最好的,中国一定是比不过他们,如果哪方面中国超越了国外,那一定有哪里是错的。
米黑程度:未知
〈b|
因为«原神»设定上是架空世界,会刻意避免直接沿用现实中的节日等,有人指责“明明是中国游戏却没有中秋节、国庆节”。
|
把«原神»里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成是日本的,比如把傩面具说成般若面具、往生印说成是火影忍者手印、金丝虾球说成是天妇罗、鱼灯说成是鲤鱼旗。
|
「说句公道话,«原神»获奖TGA恰恰说明了它已经背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与政治立场。」
〉
〈a|恶臭直男〉
骂«原神»的女角色是“烧鸡”、骂«原神»是“赌场妓院开在一起”,但他们并不是什么“脱离低级趣味”的圣人,相反,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喜欢国外作品里腿更长、露肉更多、动作更魅惑的性感美女,甚至是女角色可以完全裸露的游戏或者色情游戏。
他们骂软色情,并非厌恶色情,而是厌恶“不上道”的色情。他们认为«原神»作为二次元游戏,女角色的设计一定是为了媚宅,但是12+的定位并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因而更加瞧不起«原神»的女角色。
就像现实中的猥琐男,用下流的眼光去看女性,长得好看但不让碰,就会跳脚咒骂其“出来卖的”。遇到真正的“福利姬”、“擦边女”却会奉为“女神”、“女菩萨”。
米黑程度:中
〈b|
一边骂原神角色是“烧鸡”,一边炫耀自己有6万张色图。
〉
〈a|其他〉
恰饭:有主播曾发视频抹黑«原神»,之后又道歉称“收了别人一万块钱来黑«原神»,文案和素材都是对方提供的”,并放出聊天截图。由于没有实锤,这个情况是否存在、是否普遍,我不得而知。
恰不到饭:比如Gamker,发视频抨击«原神»,并提到「因为它的盈利模式是抽卡,我不会为任何抽卡为盈利的游戏做视频」,实际他做过不止一个为抽卡游戏打广告的视频。
«明日方舟»玩家:曾以“二次元手游半壁江山”自居,经常在各种二次元手游圈子里惹是生非,直到«原神»的出现,结束了他们的“统治地位”,他们因此视«原神»为仇敌,会到处参与抹黑«原神»和玩家的行动、会搞反串、会创建账号专门用来抹黑«原神»。
〈b〉
以上提到的各种群体,就算有些错误观点、可笑言论,通过研究也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但我依然觉得一直以来的节奏很诡异。
- 节奏出现的过于突然,当时«原神»只是放出了pv,很快就被人用恶意剪辑的方式做出了“对比视频”,并迅速吸引来了各路网友。
- 由于当时«原神»连内测都还没开始,也就不存在原神玩家能够为它说话,网络上呈现出几乎完全一边倒的形势,并且在刻意阻止不同声音。比如网暴为«原神»发声的up主。
- 媒体会保持中立,至少表面上会保持中立,但面对«原神»却是毫不掩饰的站队,甚至把“毁灭国产游戏业”的帽子扣给«原神»。
- 国内真正抄袭的游戏很多,有的后来还被起诉,«原神»这种程度的相似完全“不够看”,但却只有«原神»被骂成这样。
- 这些网友各有各的观点,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但在面对«原神»时却能统一阵线。
- 骂«原神»的人对它的关注度甚至高于普通原神玩家,几乎每次版本更新之后很快就会有新的鉴抄、恶评,这时候原神玩家可能都还没玩到这里。
- 媒体和友商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蹭热度是很常见的,但面对«原神»时却是直接站队,而且同一家媒体面对不同争议作品时存在明显的双重标准。
于是,在这些表面上反对«原神»的网友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另一些群体在推波助澜:
〈a|友商〉
以前国产游戏可以粗制滥造,把资源都用于立绘和宣发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毕竟国内的游戏都是这个质量,玩家没什么选择。«原神»的出现抬高了国产游戏的门槛,尤其对手游更是“降维打击”,让友商们更难用低质量糊弄玩家,不得不用更多成本提升品质。
国内游戏行业有一个规律,就是什么火了,各家厂商都跟着做什么,瓜分市场,比如吃鸡、自走棋、狼人杀。而«原神»难以复制,到现在过去了三年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竞品,打破了行业内的规律。
〈b〉
〈a|腾讯〉
«原神»相关节奏里,最受益的就是腾讯了。
以前腾讯是国内口碑最差的游戏公司,人人唾弃,«原神»的出现让腾讯的位置变成了米哈游,有网友表示「在米哈游之前,都是骂腾讯的,米哈游出来后,都有不少人开始给腾讯说话了。」
时间点上也很巧合,在«原神»被黑的最惨、热度最高的时候,刚好腾讯在和任天堂谈合作,国行switch也在那段时间热卖。
腾讯也是那段时间唯一一个在明面上有所行动的,比如“120神庙全通”、“代码级抄袭”、“原神抄袭崩坏3”。
详情
〈b〉
米灰
〈a|被米黑PUA的玩家〉
由于长久以来«原神»处于鄙视链底层,«原神»的不足被无限放大,«原神»的成就被贬低嘲笑,一些玩家担心说自己玩«原神»会被瞧不起,因而不肯承认自己喜欢«原神»,会一边玩«原神»,一边骂«原神»。
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比别的玩家和游戏制作组更有眼光、有见识,以此试图博取厌恶«原神»的群体的认可。
并且在别人称赞«原神»时,他们会下意识的挑毛病,鄙视对方是“游戏的精神股东”。
〈b〉
〈a|老玩家〉
以前就和米哈游有仇,对«原神»只是延续了以往的恨。对于«原神»之前的事我了解的不多,也没多余的精力去研究另一款游戏,所以这部分暂时省略。
〈b〉
〈a|角色厨〉
比起游戏本身,彵们的热爱更多的体现在某个角色身上,不再能以正常心态体验游戏,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厨的角色太久没进卡池、我厨的角色在这个活动里戏份太少之类的事情上。
〈b〉
〈a|强度党〉
正在研究。
〈b〉
米白
〈a|沉默的大多数〉
喜欢就玩,不喜欢就卸载,注意力都放在游戏本身,不会参与社区争斗,让人们意识不到这群人的存在。
比如在«原神»初期,明明是国内最火的游戏之一,但在社区的讨论里仿佛已经没人在玩了,以至于官方制作短片“原来你也玩原神”引起了许多玩家共鸣。
〈b〉
〈a|仙家军〉
原本是普通玩家,但被米黑攻击过或被恶心到了,他们聚集起来抱团取暖,使用与米黑相同的手段防御和反击回去。
详情
〈b〉
〈a|史官〉
正在研究。
〈b〉